深圳VI设计

所在位置:新闻 > 上海品牌设计公司 > Visa logo和公司历史

Visa logo和公司历史

2023-03-03

基本而清晰的Visa logo设计有助于提升其品牌认知度。尽管为更新标识做了一些基本的改变,Visa的视觉识别仍然保持一致,足以培养品牌忠诚度。

每一个设计特征,从字体的形状到 logo的颜色,都唤起了信用卡公司所需要的信任感、可靠性和稳定性。

Visa选择金色和蓝色作为其 logo,意在代表该银行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雄伟的金山和蓝天。即使在取消金色之后,Visa仍然使用蓝色,因为它让人想起忠诚、信任和稳定的感觉。

由于蓝色给人积极的感觉,许多金融标识都使用蓝色,包括贝宝和美国运通。作为Visa大规模品牌重塑努力的一部分,Visa的 logo被改成了现代版。颜色渐变和长时间的轻弹有助于在极简主义 logo中描绘出运动和速度感。

Visa成立于1958年,当时是美国银行的信用卡项目,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资产数十亿美元的跨国公司。这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电子资金转账服务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处理大量信用卡业务。

Visa logo的演变

1958年,美国银行开始试行仅由内部产品开发团队使用的美国银行信用卡计划。该卡随后也被授权给国外的银行,每家银行都使用当地的品牌名称。美国银行卡后来被称为Visa,下面是它的 logo是如何演变的。

19581976

最初的Visa logo类似于一张有光滑圆角的矩形卡片。卡片的上半部分是深蓝色,接着是白色的中间部分,最后是橙色的底部。

题字"美国银行"位于中间,用粗体无衬线字体书写。这些字母都是大写的,尽管" B "和" A "被画得比其他字母都高。

19761992

为了使金融系统国际化,美国银行更名为Visa.品牌名称的改变使该公司能够扩大其市场范围,因为它不再仅限于美国。这也是更新 logo的好时机。

logo设计师选择了一个熟悉的设计:他们只是用Visa替换了美国银行卡的名字,保持了原来的颜色和形状。单词“Visa”以斜体显示,其中" V "倾斜更明显。这些字母有衬线。

19921999

设计师们在1992年改进了配色方案。轮廓变蓝变宽,圆角变直。这种Visa logo设计仍然出现在一些广告中。

19992005

logo设计师增加了字母之间的空间,并稍微减少了" V "的倾斜。此外,他们改变了配色方案,从蓝色,白色和橙色到青色,白色和黄色。

20052014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Visa还是决定更新它的视觉形象。由于该公司提供了无数的金融服务,感觉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张信用卡出现在它的 logo上。

因此,设计师们开发了一个与以前的设计没有太大区别的商标。事实上,新设计的特色是相同的“Visa”字样,但没有外部框架和矩形元素。

字体仍然是斜体字,但是斜度减小了“V”的突出角是黄色的,以突出文字标记的简洁和清晰。

20142021

Visa在2014年首次放弃了经典的调色板。金色被去掉了,只剩下蓝色。为了使会徽多样化,使用了渐变。

据称,Visa丢弃黄色是为了更接近顾客。事实上,许多顾客将黄色与金色联系在一起,象征着高不可攀的奢华和地位。因此,Visa系统试图将他们的贷款提供给普通大众。

2021年至今

2021年,Visa logo设计师决定将会徽的颜色改为更淡的蓝色,准确地说是皇家蓝。


Visa logo设计元素

颜色:Visa logo中的蓝色象征着Visa广泛的金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而金色则象征着品牌的卓越和丰富的传统。

字体:目前的Visa logo设计于2006年初推出,取代了已有30年历史的 logo性企业 logo,该 logo以其金色、白色和蓝色的设计而闻名。最初出现于1976年,会徽以写在两条线之间的Visa品牌名称为特色。

目前的Visa logo包含一种有点倾斜的字体,重点强调第一个字母的倾斜,即一个有翼的" v .Visa表示,其 logo经过更新,以强调该公司提供的各种电子支付服务更加有效和高效。


Visa logo的历史

Visa国际服务协会是拥有Visa品牌的公司。该公司由全球20,000多家成员银行所有,这些银行被授权使用自己的名称发放Visa卡,如富国银行Visa或美国银行Visa.

维萨国际本身既不发卡,也不向持卡人提供信用。取而代之的是,每个成员银行分发信用卡,制定自己的信用卡使用条款和条件。

此外,会员银行有义务联系商户,请求接受Visa卡,并为商户处理Visa购买交易提供所需的技术援助。成员银行互相竞争新的Visa持卡人,但他们都合作,以便商户可以接受任何成员银行发行的任何Visa卡。

维萨国际的核心作用是充当商户和持卡人之间的中间人。它通过管理巨大的全天候电子支付网络来实现这一点,购买是在这个网络上完成的。此外,维萨国际还负责通过赞助协议、市场营销和其他举措推广其品牌名称。反过来,Visa主要通过向会员银行收取费用来赚钱。


Visa来源

Visa品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美国银行开始发行有史以来第一张电子支付卡,名为美国银行.1966年,其他美国银行开始从美国银行获得许可证,向客户发放银行卡。

1970年,美国银行将美国银行信用卡系统出售给国家银行信用卡公司,这是一个新成立的财团,所有发行美国银行信用卡的银行都拥有相同的股份。西雅图的国家银行官员迪沃克监督了NBI的形成。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银行信用卡计划开始了向国际扩展的进程。通过与外国银行的交易,美国银行卡以许多不同的名称发行,如墨西哥的班科马,加拿大的Chargex,英国的巴克莱银行和日本的住友信用卡.最终,美国银行卡和附属卡在1976年被重新命名为“Visa”,这在世界范围内很容易识别和发音相同。

自从四十多年前推出Visa这个名字以来,该品牌已经取得了指数级的增长,并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来提高其服务的便利性、可靠性和效率。在其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就全球吸引力和品牌认知度而言,Visa的表现超过了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国运通、万事达卡和发现.

Visa在品牌推广方面尝到的最大成功之一是该公司获得了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资格。在这笔交易中,该公司将支付一笔巨额赞助费,作为回报,它将成为唯一一家接受购买门票、纪念品和其他奥运商品的借记卡或信用卡。

此外,Visa将成为包括奥运场馆在内的官方奥运场馆异步传输模式机接受的唯一信用卡/借记卡。此外,Visa将是唯一一家有权在奥运会上展示其标识或做广告的信用卡公司。这项独家协议将贯穿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提高Visa的国际知名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此外,Visa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与美国最大的异步传输模式网络之一Plus系统的合作,允许持卡人即时存取现金,从而大规模扩展了其服务。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与美国最大的零售商店和餐馆借记卡网络连Peloton达成协议,Visa成为全美第一大借记卡品牌。

通过允许其顾客使用借记卡支付诸如汽油和杂货等日常购物,Visa为其持卡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便利世界。随着20世纪90年代借记卡使用的快速增长和电子商务的出现,Visa将重点转向实施新技术,以提高其自身支付处理网络的容量、速度、安全性和安全性。

今天,Visa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用,支持在任何设备上在线购买商品和服务,无论是卡、平板电脑、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还是台式电脑。尽管Visa在不断发展,但它的核心理念始终如一——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最佳的支付和收款方式。

最近的趋势

在21世纪初,随着许多人开始在互联网上购物、支付账单、办理银行业务和执行其他金融活动,保护电子信息免受欺诈在信用卡/借记卡行业变得至关重要。

借记卡或信用卡欺诈是指一种盗窃行为,即有人用他人的信用卡号码支付商品和/或服务。通常,信用卡诈骗犯在银行或持卡人意识到信用卡落入他人手中之前,已经购买了价值数千美元的商品。

在其他举措中,Visa于2002年推出了“Visa验证"计划,旨在通过要求持卡人在完成任何购买之前输入密码来提高在线购物的安全性。

然而,2005年,万事达卡和维萨卡都卷入了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一家名为卡系统解决方案的不太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处理器的重大安全违规事件,导致至少4000万持卡人的账户面临欺诈风险。

这一安全漏洞引起了人们对保护电子信息这一挑战的严重关注。紧接着,为了恢复消费者对电子支付系统的信心,Visa和万事达联合成立了一个名为支付卡行业安全标准委员会的独立机构,该机构将在整个信用卡行业制定和实施安全协议。


总结Visa logo 的历史

维萨公司。是一家美国跨国金融服务集团,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福斯特市。它支持全球范围内的电子资金转账,最常见的是通过Visa品牌的借记卡、信用卡和预付卡。它也是全球最受认可和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Visa成立于1958年9月,当时是美国银行的美国银行卡信用卡计划。为了应对主充电的竞争,美国银行于1966年开始向其他银行授权使用美国银行卡信用卡。

美国银行放弃了对美国银行信用卡的直接控制,与发行美国银行信用卡的各银行组成了一个集团,负责管理美国银行信用卡。1976年,美国银行卡更名为Visa.

Visa不发行借记卡或信用卡,不为消费者设定费用和费率,也不提供信用额度。相反,它为银行提供Visa品牌的支付解决方案,银行可以使用这些解决方案向各自的客户提供现金访问、预付、信用和借记计划。

根据2015年的尼尔森报告,Visa的全球网络在2014年全年完成了1000亿笔交易,价值至少6.8万亿美元。

Visa在全球雇佣了8500多名员工,截至2012年,该公司总资产价值400.13亿美元。

声明:本文“Visa logo和公司历史”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文章版权和文责属于原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图文有侵权、虚假或错误信息,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
做品牌直接找总监谈
总监一对一免费咨询与评估
相关案例
RELATED CASES

总监微信咨询 舒先生

业务咨询 付小姐

业务咨询 张小姐